處理過程:
→關節疼痛的鑑別診斷。
→急性痛風的治療。
→血液尿酸值的測定。
→共病的發現。
→合適抗尿酸藥的選擇。
→血液尿酸值的追蹤。
門診舉例
一個全身多處有明顯長有痛風石的鄉親(如圖), 據他說也有三十幾年的歷史了 。
我在門診時常說,在還沒全民健保前, 四肢長有痛風石的人並不少見。但這二十年來,由於就醫的方便,這樣明顯的痛風石已屬罕見,希望大家能正視痛風發作時, 控制體內尿酸值的重要性,不要以為隨便打個止痛針、吃個止痛藥就沒事了,事實上,體內囤積的尿酸已經超過人體能忍受的標準,才是問題的重點 。血中這些過剩的尿酸會到處積蓄在我們的血管、心臟、腎臟、關節腔,破壞我們正常的組織 ,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
或許有人想借食物的控制 ,達到降低血中尿酸濃度的目的。 雖然飲食的自我節制是一定要做的, 無論是有沒有高尿酸 ,但會達到關節處有痛風發作者, 事實上都有體質基因的問題 ,單靠食物的控制常是事倍功半。像那麼嚴重的痛風石, 若能持之以恆 ,每天一次 一次1,2顆的降尿酸藥 ,可能需要服用數月,甚至 數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去除掉,但不面對現實,最終還是無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