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也被稱為『肺炎鏈球菌』或『肺炎雙球菌』,是門診很常碰到的細菌性感染。雖稱為『肺炎』,但也會引起各式各樣的細菌感染,如鼻竇炎、中耳炎、菌血症、腦膜炎,所以在一般門診的患者,若懷疑有上述疾病時,最常被醫師考慮到的細菌,應該就是肺炎球菌。肺炎球菌特別會找小於四歲的及大於六十五歲老人的麻煩。這也難怪,除了罹患某些慢性病造成免疫能力變差的族群外,小於四歲的及大於六十五歲的一般健康人,本來就有較高的機會,得到各式各樣的細菌感染,更何況是頗為常見的肺炎球菌呢!
然而,之前一向可用第一線抗生素-盤尼西林就能掃蕩清除的這隻細菌,自從1980年後,已漸漸使不上力了。這種一線抗生素抗藥性的產生幾乎是全球性的,包括台灣。所幸肺炎球菌疫苗的研究與推廣,適時解決這樣的窘境,發揮了令人慶幸不已的效果,就如同在街上行走,忽然來了一陣大雨,要是能未雨綢繆的帶支傘,大雨能奈何於我呢?
目前市面上的肺炎球菌疫苗有兩種形態,也就是較早上市的23價疫苗(多糖体)與較晚上市的七價疫苗(接合体)。這兩種疫苗我們診所都可以提供接種。常有鄉親詢問該打那一種比覺好?其實這兩種疫苗各有其長短處。簡單的講,23價疫苗的優點是價格較低、打擊面較廣(23價對較多各式血清型有效),但缺點是二歲內施打效果不好,且免疫記憶不好(幾年後效果變差,須再補打一次);而7價疫苗的優缺點剛好相反,優點是二歲內施打有效(肺炎球菌最容易侵襲這個年齡層),且有持久的免疫記憶(多年後仍有效果),缺點是只有針對較常見的7種血清型有效價,打擊面較小,且價格較貴。當然,若經濟能力許可,二種疫苗都接種是最佳的選擇。
於各種預防針的施打接種下,很多極嚴重的病毒性傳染疾病已漸漸在台灣消失暱跡,而細菌性感染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既然是不得不然的宿命,各類抗細菌性疫苗陸陸續續被開發,對人類健康的維護是壯舉、是福音,我們不該輕易放棄這樣的科技美果。
更新日期:200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