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我們花壇或附近鄉鎮就是農業社會,雖然沒能像一些曾經繁榮一時的城鎮,有水木清華的豪門深宅,與雕梁畫棟的巍峨市容,卻有不少先人留下來的四合院建築,佈局嚴謹,外觀俊俏,處處充滿均衡平和的古味,是我們家鄉足以傲人的老建築。很可惜,直到目前鮮少被活化利用。不是任其自然崩解、毀壞、就是拆除改建,殊屬可惜。為何不能老建築新利用,來個四合院餐廳、四合院補習班、四合院旅館、四合院豪宅、四合院辦公室、四合院……。其實只要外部給予修繕、補強,保持原味,內部附以現代化設備,絕對能是物美價廉又具特色的建築物,套用商賈鉅子常說的一句話:這裡充滿了商機。
常看到原來很有保存價值的舊建築被無情的拆除,或張冠李戴。大家會如此做的原因,可能是怕房子被設定為古蹟後,房子的使用會被限制;也可能是老建築非自己喜歡的樣式,不夠流行,或者住家的生活機能不足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換一個角度看事情。或許美不美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但醜不醜則立可判斷。國人對於建築物的關切似乎仍停留在它實不實用,美醜不會是考量的重點。但事實是台灣絕大部分的人已脫離家徒四壁的地步,建築物的實用性不該只是唯一的選擇;更何況追求生活環境的美學與質感,並不一定須要花費很多金錢來換取,只在於有沒有心做這樣的追求而已。有些古建築就純外觀的美感而言,當然不能與當代一些著名建築師的作品相比,但它的美,或者說它的質感,在能夠喚起我們對祖先或歷史偉人的懷念,也是我們先人遺留給我們看得到,摸得到的歷史產物。歷史或許可以重演,但歷史事件與歷史古蹟卻是獨一無二不可替換的,因此就一個有公民意識的人,應該會樂於為整個社會留下共同的記憶。國人從小就缺少美學教育,無法創造自己的環境之美,大家住在這種沒有美感可言的環境,能不遺憾嗎?而古建築或許可以補足這方面的缺憾。經過數十年、甚至百年時光的汰舊存精,留下來的建築自有它留下來的價值與獨特之處。
曾經看過有人將自己長輩留下來有巴洛克立面的店面,刻意打掉,改貼庸俗牆磚,令人宛惜。而最出名的例子,是當年台南安平的台灣第一老街—延平街老房子的被拆除。這條街是當時荷蘭人治台就有的街道,也可以說是全台第一條有經過規劃的街道。可惜,里民及市府於民國84年因道路括寬的理由,而大量拆除了老建築。現在雖然還是以其歷史地位來吸引遊客,但老房子拆掉,代之以現代式的鋼筋水泥樓房,遊客能有幾分的感動呢?相對而言,我們彰化鹿港對老房子的刻意保存就高明多了。政府沒有投入很多的經費,做周邊設施的建設,但還是吸引很多遊客前來接受歷史長河的洗禮,為商家帶來豐富的經濟收益。
因此,古建築的保存並不只是將它封存不受破壞而已,應該賦予新生命,老枝新芽,在不影響原來味道下給予整修與利用。不仿適度的導入商業行為, 可以當作展覽、觀光、藝文或商業買賣之場地,只要不失原來的歷史味道,未嚐不是件好事。是種舊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符合先進的環保概念;也有傳承過去、接受祖先庇護、繼往開來的意義。親愛的鄉親,您的房子夠老了嗎?在拆掉重建之前,不仿想想它有沒有可能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