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0
0 件商品
總計NT$ 0
前往結帳
會員登入
驗證碼
忘記密碼?
建立專屬帳號

膝部關節痛與退化性關節炎

膝部關節痛與退化性關節炎
一位上了年紀的長者,抱怨長期的膝部疼痛,我們都會直覺的說他有退化性關節炎。這樣的臆測有部份正確,因為有項研究發現,台灣五十歲以上的人口,幾乎有一半會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而七十五歲以上的人口,這種比例更高達八成 。其中膝處是退化性關節炎最常發生的地方。所以,雖然老年人的膝部痛,並非一定是單純性退化性關節所致,但這些關節疼痛,起碼和關節退化有點關連性。

人老化是必然的,膝部關節退化性然是人體老化的過程。但有人一臨老退化性關節炎、關節痛就趕著來報到;有人卻活到七老八老,還像條活龍,膝部從沒抱怨疼痛。老天爺當然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們會說那是體質的關係,沒錯,但這是最懶惰的說法,事實上,另有很多外在的原因會加速關節的退化與疼痛。造成膝部關節疼痛,和膝關節內外的各種結構都有關。關節內側的結構有關節軟骨、被關節腔包住的關節液、構成整個關節腔內壁的滑液膜。而關節外側還有包住整個關節的關節囊,關節韌帶,及更外側的肌肉肌腱。

退化性關節炎的病理表現起始於關節軟骨的磨損,也就是說,某些外來的因素如關節運動傷害、過度承重、或內在因素如體質、老化,造成軟骨內軟骨細胞的解離壞死。在缺乏軟骨的保護下,膝關節的附著骨骼,如上方的股骨、下方的脛骨, 及前方的臏骨,由於互相接近刺激,產生新生骨贅,形成所謂的骨刺。而崩壞後的軟骨碎屑和釋出的其他成份,被排放至關節腔內的關節液當中,關節液內的免疫細胞為了清除這些碎屑與異物,而產生一連串的發炎反應,於是就產生了典型退化性關節炎—紅、腫、熱、痛的症狀。而這些關節液內的發炎細胞反過來會影響軟骨的新陳代謝,加速關節內軟骨的崩壞。

然而,也有一種膝部的關節痛,它沒有紅、腫、熱,卻只有痛。若說發炎必存在有紅腫熱痛,顯然這種缺少紅腫熱的關節痛,並非關節炎,而是另有原因。沒錯, 它是非炎性的疼痛。也就是疼痛來自於機械性壓力,或拉扯,引起的神經痛。比如,關節腔內骨刺碰觸神經引起的疼痛、骨膜(內有神經)相碰引起的疼痛、以及關節外周邊韌帶肌腱拉扯引起的疼痛等等。尤其是後者更為常見。嚴格講,它們該只被稱為關節痛,而非關節炎。

也就是說,退化的膝部關節事實上不一定要引起疼痛或關節炎,因有很多已嚴重磨損退化的關節並不會疼痛。之所以會引起疼痛,大都是某段時間的使用過度,與關節的不穩定,於關節腔內,造成炎症性(會紅腫熱痛)的關節炎,或於關節腔內或外,造成非炎症性(只有痛沒有紅腫熱)的關節痛。

如前所述,磨損退化的關節會疼痛的原因是使用過度與關節的不穩定。前者顧名思義,無需多加解釋。而後者,關節的不穩定,是膝關節磨損退化的因也是果。因為外在原因,如運動傷害,造成關節結構產生變化,在承受人體重量下,關節上下兩邊的股骨與脛骨就無法排列在正常的相對位置,圍在周圍的關節囊、韌帶、肌腱就會受到拉扯而引起關節痛。同時在關節面受力不平均下,其內的軟骨當然會受到機械性的傷害,磨損產生關節退化,甚至產生一連串的炎症反應(會紅腫熱痛)形成關節炎。反之,關節整個結構的退化也讓關節更加不穩定。

所以,重點來了,我們對關節疼痛的治療應先辨別是關節炎或非炎症的關節痛,才能知道選擇哪種方式?預測可能的過程與癒後。若關節炎當然就須關節休息、 減重、投予消炎止痛藥、甚至給予關節液的抽吸減壓。常復發,則注射玻尿酸入關節腔內(有關節內潤滑作用)。而非炎症的關節痛,若是骨刺引起的疼痛做法,類似關節炎,主要以休息、消炎止痛藥、注射玻尿酸、甚至內視鏡開刀。至於因周圍關節囊韌帶、肌腱受到拉扯,而引起的非炎症關節痛,這是最常見的關節疼痛原因,除了投予止痛藥或做復健給予止痛外,按照我們門診的經驗,應在適當的時間給予『關節鬆動術 』的治療。也就是趕快讓上、下兩根骨頭在關節處的微小錯位(X光是看不出來)挪回正確的位置,解除關節囊、韌帶、肌腱受到的拉扯疼痛,以防進一步的關節不穩定與變形。例如關節面內側軟骨,最容易磨損(常讓退化性關節形成O型腿),使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位在膝關節內前側)過度拉緊而疼痛,常見於門診,此時在門診時,當場給予『關節鬆動術 』,並教導回家自行模擬操作,就可以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以上,謹供身受其苦的鄉親做個參考。

更新日期:2012-06-09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日,全年無休。

信箱

utopia0101@gmail.com

住址

彰化縣花壇鄉中山路二段26、28號。

電話

(04)7869602,(04)7870913

Designed by REDGEEG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