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併多日起起落落的發燒,對學齡前兒童,或青少年而言,最需想到的病原菌是黴漿菌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感染。它的治療不難,麻煩是要怎麼迅速知道已染上它?
由於黴漿菌肺炎感染的檢測需要較高層級的設備,在一般的基層診所是無法檢測,而就是到大醫院的急診或門診,除非使用昂貴的聚合脢鏈反應PCR(一般是不能做的),否則常用的血清檢查,可能快者一、二天後,慢者五至七天才能得到確切的答案。所以一般門診醫師碰到這種情形,都會先開紅黴素類的抗生素給患者,作所謂的經驗療法(empiric treatment憑經驗給藥),而後靜待幾天的檢驗報告或觀察症狀是否獲得改善,這樣的臆測才能得到確認,而繼續治療下去。
由於以前紅黴素對黴漿菌的抗藥性情形不多,所以採取上述這種經驗療法尚屬方便合理,因紅黴素早已是對其它大部份的病原菌無效的老藥,使用它來做經驗療法比較不會有抗生素濫用之虞。然而隨著紅黴素對黴漿菌抗藥性的增加,在日本曾研究指出有高達10-30%的抗藥性,沒法事先做確定的診斷,會讓病情的掌控變得複雜與困難。譬如,在使用紅黴素後,若症狀仍得不到改善,那麼這樣的狀況到底是有抗藥性的存在呢?還是根本不是當初臆測的黴漿菌肺炎感染?造成以後的處置陷於兩難。
在大醫院因黴漿菌肺炎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而住院的小病患,不在少數,老實講,這種病絕對可以在門診或基層診所,以口服藥就可以獲得完善的治療。但如前所述,困難處在於無法迅速取得確切的診斷,所以找出一套在門診時可以即刻獲得答案的檢驗方法,是求之不得的事。好在上帝開了一扇門,那就是冷凝集素檢查(cold agglutinins test)。這個檢查可在實驗室檢查,過程較繁複、費時;但另有一種簡便的檢驗方式,不必昂貴的檢驗機器與費用,更重要的是它只要隨著一般檢驗白血球計數時,順便做此檢查,且在數分鐘內就能獲得答案。此種簡易的冷凝集素檢查又被稱為「床邊冷凝集素檢查」(Bedside cold agglutinins test)。黴漿菌肺炎感染人體後,會引發体內產生抗黴漿菌的IgM 抗体,此抗体在4度C以下時,會促使血管內的紅血球產生凝集,會在裝有幾滴血液的管壁上,產生如綠豆湯汁的凝集物,而在回溫至37度C時,此凝集反應就會消失。這就是「床邊冷凝集素檢查」。
根據台北榮總1990年鄭經和醫師發表於中華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對黴漿菌肺炎感染患者的檢測,「床邊冷凝集素檢查」的敏感度(sensitivity)可以高達84%(21/25)。也就是真的有黴漿菌肺炎感染者,用「床邊冷凝集素檢查」時,也呈陽性者可以高達84%。但在急性期(發燒前幾天)住院時,在實驗室做的冷凝集素檢查,若以1:32為陽性的話,敏感度也才28%(7/25);需要5-7天後在檢測一次,才能讓實驗室做的冷凝集素檢查的敏感度達到(50-70%)(Michael Joseph Bono, emedicine)。顯然「床邊冷凝集素檢查」比在實驗室的檢查更勝一籌。
此外,按照鄭醫師的研究顯示,「床邊冷凝集素檢查」的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是70%(21/30),也就是說,檢查出來是陽性者,真的是黴漿菌肺炎感染者有70%。看似稍差,這是因為在其他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球病 (mononucleosis)、腺病毒(adenovirus)、鰓腺炎(mumps)、痲疹(measles)、猩紅熱(scarlet fever)、某些寄生蟲、甚至肝硬化等的冷凝集素檢查都會呈陽性, 而降低其對於黴漿菌肺炎感染的陽性預測值測值;但事實上,門診醫師還是有辦法依據臨床症狀,或其他實驗室檢查來,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間接提高了冷凝集素檢查用於黴漿菌感染的特異性。同時,「床邊冷凝集素檢查」在目測下呈陽性者,等同於實驗室檢查的1:64,其由黴漿菌肺炎感染引起的可能性會更高 ,因其他非黴漿菌感染因素比較不會引起那麼高的凝集素陽性指數,那也就是說,若我們門診時做的快速「床邊冷凝集素檢查」是陽性的話,若能排除上述疾病的可能性,就可以有信心是黴漿菌肺炎感染,而給他勇敢的治療下去。
以上拉雜的描述,不知各位鄉親有沒有比較清楚,我們門診時判斷黴漿菌肺炎感染的方式。我們常提醒鄉親,感冒兩天內的發燒,若活動力還好,並不需太過緊張。但兩天過後還會發燒者,務必提早回診,由我們醫師再評估一次,必要時可能需抽血檢查。而快篩有否黴漿菌肺炎感染的「床邊冷凝集素檢查」,也是我們抽血的目標之一,相信可以大大提昇鄉親們在本診所的就醫品質。
更新日期:201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