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的急性胃腸炎病例,症狀不外是上腹部痛 ,或環肚膌腹部痛。可能會有嘔心、嘔吐,也可能會拉肚子。在我們這個衛生環境還算先進的國家,急性胃腸炎的肇因大都屬於感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而非誤食引起的細菌性感染 。因此,在基層診所門診治療這疾病,總能駕輕就熟, 順利完成。但為事最怕把「理應質疑的偶然,識為毋庸置疑的必然」,很多其他的胃腸道重大疾病,和病毒性胃腸炎初期會有相似症狀,因此醫師在看病時,常該存有「天下偶有事,可能惹塵埃」的警惕 ,戰戰兢兢,小心為事。 然很多病即早就醫固然可能獲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好處,但也有可能在症狀初發時,無法看出疾病的全貌,失之交臂,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畢竟醫師要在門診作出判斷,主要依據的是疾病的典型症狀與徵兆,疾病初發時若二者都闕如,接下來就只能等待爾後病況的發展,才能看到全貌。因此在初次門診過後的病情變化,對病情複雜疾病的診療非常重要。而患者或家屬在家對病況發展的觀察,然後提供給醫師作參考,無疑是醫師最佳的診斷幫手。
急性腹部疼痛時要分辨的疾病,較常見的大概有幾種,可先區分是上腹部、環肚膌腹部、左下腹部、及右下腹部等部位來區別,不同的部位痛就有不同的可能—
1. 上腹部疼痛
要考慮的有急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潰瘍)、急性胰臟炎、膽道膽囊結石或發炎、急性闌尾炎的初發、外傷等。上述疾病初發時可能都是上腹部疼痛,只是大同而小異而已。急性胃炎的上腹部痛大都偏於陣發性的胃絞痛;胃潰瘍及初期急性闌尾炎引發的上腹部痛的痛感則屬一種連續性的隱隱作痛;而急性胰臟炎、上腹部外傷都屬於一種連續性的劇痛;急性膽道膽囊結石或發炎則也表現陣發性的絞痛。不過總体而言,若患者出現腹壁僵硬、按壓有反彈痛、腸蠕動音消失的所謂腹膜炎症狀時,就可能意味代誌大條,不能輕忽,須進一步探究原因。
上述疾病若在首次門診的表現沒那麼的典型,不能被分辨出來,那麼醫師可能會先以最常見的急性胃炎視之,開藥回去服用。一般而言,若屬急性胃炎上腹部疼痛感,應在服用前三、四包後,獲得大幅的改善(約五成以上),且陣發性上腹部疼痛的不痛期會越來越拉長;至於期間若有發燒,引起全身酸痛則不那麼重要。若沒有這樣的改善,那麼理應回門診由醫師進一步的檢查。
2. 環肚膌腹部痛
要考慮的常見疾病有急性腸炎、腸激躁症、及急性腹膜炎。尤其後者是最需先被察覺出的急急症。絕大部份的急性腹膜炎是併發自各種的胃腸道疾病。記得當年在外島烏坵服役時,由於船期運補的軍糧常在天候不佳下無法順利接濟,阿兵哥常需被迫吃戰備米,可能是儲存太久或品種品質較差,這些戰備米常硬如小砂石,放在飯桶裡,海風一吹,有時會隨風飛舞,嚴重程度可見一般,很多先前已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年輕阿兵哥,常因此而產生上消化道穿孔,引發腹膜炎,被帶到軍方診所,已可見到如前所述的腹壁僵硬、按壓有反彈痛、腸蠕動音消失等穿孔後的腹膜炎症狀。理論上,消化道穿孔好像要經過胃出血這個階段才會產生,也就是可能之前已有多次排黑便的患者理應才會發生,但在臨床所見到並非如此,大部份的患者都否認有解黑便的病史,然後就在一次特殊的狀況下,產生穿孔的意外。好在這種病在已有健保年代已較罕見了。
3. 右下腹部痛
當然最先被想到的是急性闌尾炎。但事實上,這個位置也是迴腸和升結腸相接的地方,任何這一區域的消化道問題,包括發炎、脹氣都有可能會引起疼痛。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先釐清到底有沒有可能是急性闌尾炎及憩室炎。急性闌尾炎有一個較特殊的症狀,那就是它的腹痛是從上腹部開始,且是一種連續性的痛,然後在幾個小時或一天後,那種痛感漸往右下腹部轉移,且痛感逐漸加劇。由於初次門診的上腹部疼痛,醫師幾乎無法直指有否闌尾炎,最後診斷的依據,有賴後續在家是否右下腹部疼痛的出現。所以患者在家的自我觀察,顯得異常重要,這也是患者常對初次門診醫師產生誤會的地方。而憩室炎是一種大腸腸壁上脆弱部位的膨出,造成糞石的貯積而發炎。憩室炎在洋人及部分的東方人幾乎都發生在右側結腸,若此側發生憩室炎,則依症狀很難和急性闌尾炎作區別。
4. 左下腹部痛
左下腹部的位置是大腸的末端—降結腸及乙狀結腸。此處的疼痛較常見的原因是糞石囤積(便秘)或發炎,較少見的原因是位於左側結腸及乙狀結腸的憩室炎。據統計幾乎有一半的東方人的憩室炎發生在此。在門診時給予小小甘油球灌腸,是否有便秘或發炎,常可以立即真相大白,是一種簡單實用的診治工具。
急性腹部疼痛的處理看似簡單,實則暗藏很多危機, 醫師偶需依賴初次門診過後,患者在家症狀的演變情況,診斷才能獲得確立。這在大小醫院看診都一樣會碰到這樣的困境。所以患者或家屬在家症狀的自我觀察,異常重要,若有甚麼病情的異常變化,隨時回診描述病情,提供醫師作最後的診斷參考。雖然醫療科技已甚發達的今天,大多數疾病的診斷主要還是需要醫師從臨床症狀、病史與病情的變化來獲得;儀器檢查常只是用來確認由臨床症狀所獲得的臆測是否屬實。若只想依儀器來作亂槍打鳥式的檢查,是費時而不切實際的作法。所以若想獲得快速而高品質的醫療照顧,除了醫師本身不斷努力,讓自己的醫術日求精進外,也有賴一般民眾多少有一些正確的衛教知識,和醫師聯手打敗可怕的病魔,這種道理不只適用於前述的腹部疼痛疾病,其他的身體疾病亦復如此。
更新日期:20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