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叛逆、頑固、沒法好好完成學業等,常是家長最感頭痛的事。很多家長可能會自責自己的教養無方,也可能會汲汲尋求教導孩子的錦囊妙計。然而,家長的努力能換回多少效果呢?
其實,或許大家也可感覺得到,孩子的個性是在一出生就已被決定,也就是基因早已決定這個孩子的個性,尤其是有異於常人,極端個性的一群。目前的科學研究已顯示,這些極端孩子的腦部功能,可能有異於常人的缺陷。假如這些令人嚴重頭痛的孩子,沒有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助或藥物治療,只一味以家長自己主觀的想法與作法,想要來馴服這些古靈精的孩子,可能會徒勞無功,甚至極度惡化親子的關係。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俗稱過動兒)的孩子佔兒童人口的3-7%,以一個35個學生的班級而言,就有一、二個這樣令家長師長頭痛的孩子。我們看看其症狀:上課不專心、調皮搗蛋、不寫功課、不遵守規矩、忘東忘西;若合併其它如『反抗、對立疾患』或『品行疾患』,還會有亂發脾氣、挑釁他人、委過別人,甚至打架、鬧事等不良行為。若我們站在傳統教養模式的角度看這些孩子,可能會被歸因於家庭或學校教育等外在因素出了問題,然而事實上站在兒童醫學的角度看, 他們是天生腦功能的異常,是一種肇因於生理因素的心理疾患,外在的教養與教育方式的良窳是惡化因子,而非主因。也就是可以用在一般孩子有效的教養方式,對這些孩子是徒然無效的。
然而,我們也不能一竿子全將頑皮搗蛋的孩子就歸之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他們需符合一定的診斷準則,一旦診斷確定,家長就應該和醫師好好配合,共同對抗這個疾病。也許有些不信邪的家長認為,小孩子的不良行為等到孩子大了自然就會改善。這情況是適用於一般小孩,但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子,可沒那麼幸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這些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有30%至50%會留級;長大到了他們的成人年紀時,有25%至45%會有品行問題及反社會問題;50%以上的人會發展出反抗及對立行為;25%至40%會有學習障礙;10%至25%會有酒精或藥物濫用的問題;而約只有20%至35%的人,免於任何足以損害成人的症狀。可知問題的不容忽視。
孩子適度的調皮搗蛋,是正常小孩成長發育的一個可能過程,只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大多可以順利平安,形塑出一個當前社會環境下,認可容許的人格。但我們的週遭還是有很多人沒法融入這個社會,成為社會的邊緣人。
人的性格決定其命運,然性格的形塑取決於先天資質的秉賦,與後天教育環境的薰陶,而前者會深深影響後者的境遇。比如一個具有專心天性的孩子,在學業或任何方面的表現上,可能會較優於不具專心天性的孩子;而從小就事事充滿挫折,沒享受過成就感的孩子,在惡性循環下,可能就會形成他日後逃避現實,遇事退縮,沒有信心的性格。因此我們的孩子是不必怕輸在起跑點上,但對於天生異於常人的不良個性,卻不能視而不見,坐視不管,姑息因循的結果,只會讓孩子吃更多的苦。在從前的年代,有於沒有這方面的研究,也沒有這方面的概念, 所以這些問題孩子是不可能被發現與治療。及至長大成人,假如在單純的農業社會可能還不至於有嚴重的適應問題,但現在甚或未來的社會日益競爭與複雜,一個沒能具備正常個性、解決問題能力的成年人,是很難有個順利的人生。好在近年來,由於兒童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已經有很多評量工具,可以及早發現孩子有否這這方面的缺陷;也發現某些藥物能適度的矯正他們異常的行為。經由藥物的治療與特殊的教養技巧,可以讓這些孩子得到適當的照顧與輔助;在他的成長過程,人格形塑中,能像常人般,順利發展出適應現代社會的個性與能力。
我們診所可以提供鄉親這方面的篩檢與評量,讓有困擾的鄉親,能夠及早發現孩子問題,施與正確治療與教養方式。雖然有點繁瑣,但這樣的付出,孩子才能真實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
更新日期:2007-12-29